中国网 北京10月15日讯(记者 刘佳)2012年以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44所综合类和理工科为主的直属高校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牵手”,开展专项定点扶贫工作。如今7年已过,44个定点扶贫县近半数已脱贫“摘帽”,全国75所直属高校也已经全部投入扶贫工作。
44所高校投入帮扶金超1亿
2012年以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44所综合类和理工科为主的直属高校承担了4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定点扶贫任务。此外,按照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边境片区的工作部署,22所直属高校承担了滇西专项扶贫任务。
高校与定点扶贫县“牵手”,教育部从顶层规划方面给出了“扶贫说明书”。其中,提出六项主要指标“6个200”的底线任务要求。从2018年责任书完成情况看,44所直属高校共投入帮扶资金1.38亿元,引进帮扶资金13.18亿元,培训基层干部2.34万人,培训技术人员3.73万人,购买农产品1.23亿元,帮助销售农产品327亿元,超额完成各项目标。
中国网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44个定点扶贫县已有20个县实现脱贫摘帽,“摘帽”比例近半数。
全国直属高校均已出战扶贫
2019年,教育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充实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力量的通知》,新增19所高校采取“1+1”模式——由1所已经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直属高校与1所尚未承担扶贫任务的直属高校共同定点扶贫一个贫困县,并增加江南大学助力其他中央单位完成定点扶贫任务。目前,全国75所直属高校均已“出战”,全部投入到扶贫工作中。
据统计,仅2018年,各直属高校领导赴定点扶贫县调研3394人次,其中主要领导“牵头”达66人次,开展督促指导131次,选派挂职干部139人、村第一书记55人。
各高校“硬核“定点扶贫
建立教育扶贫远程教学平台、建设“公能”素质教育发展教室、联合县政府实施团队建设……扶贫攻坚战,各高校“硬核”作战,形成了具有“高校品牌”的特色扶贫路径。
其中,清华大学建立了扶贫远程教学平台,开展远程和面授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先后建立了1100多个县级远程教学站,其中包括55余个国家级贫困县,累计培训学员240余万人。
为了激励高校教师参与基层扶贫工作,河北农业大学还特别推出“职称优先评定”机制。据学校副校长赵帮宏介绍,学校鼓励中青年教师下基层扶贫,凡参与扶贫的教师可根据扶贫次数和效果计入绩效工资,以工资补偿的形式给予教师补助。除此以外,学校还将扶贫与职称评定相联系,中青年教师在申请职称评定时,同等条件下,有扶贫经历的教师将优先被“晋级”。
中国网记者了解到,2019年,全国月122万名大学师生、23.8万个创新创业项目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扶贫已经成为高校师生联动、上下齐心协力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成效显著。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