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将这一关乎民生经济的议题放置于此次重大决策中,体现了中央对于“稳就业保岗位”的重视程度。
2月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和调节,更好保障供给。会议强调,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大规模裁员。鼓励地方综合运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等资金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实施缓缴或返还部分社保费等政策。
疫情还在持续,给不少行业、企业带来明显影响。目前,确实有一些企业开始采取裁员、降薪、缓发薪酬等方式,减少人力开支。国务院常务会议将这一关乎民生经济的议题放置于此次重大决策中,体现了中央对于“稳就业保岗位”的重视程度。
据统计,近期31省份多措并举,纷纷在“稳就业”方面发力。各地通过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缴费费率等多种举措,减少企业开支。同时,还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稳岗补贴,从各个方面给予企业更多支持,帮助企业渡过眼前难关。
从之前西贝等企业的呼吁来看,当下不少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资金链。由于企业运营的需求,大多资金用于日常开支、用于支付物资供应款、偿还借贷等,现金流相对有限。一旦出现较长时间收入缩减等问题,就可能形成资金压力。由于在各项成本中,相对而言人力成本是容易控制的,因此通过减少员工数量、降低薪酬支出来缓解自身生存压力,也就成为企业的无奈之选。
然而,疫情终将结束,如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于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目前看来,关键还是为经济基础单元——企业提供政策支持,通过金融信贷、专项补贴、税费减免、社保返还等多样化举措,为企业排忧解困。一旦企业资金问题能够得到更为有效地解决,也就能有更多资源应对疫情冲击所带来的风险,从而减少对基层员工的直接影响。
各地应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指示,加大企业扶持力度。比如,能否在企业用于日常生产运转所需资金缺口上,提供更为宽松、开放的信贷支持。尤其要注意的是,各级金融机构不仅要为大型企业提供所需贷款,也不要遗忘了广大中小微企业。后者同样关系到数量众多的就业机会,其本身相对抗风险能力又偏弱,亟待获得来自金融信贷层面的输血。
此外,除了资金层面予以支持外,地方政府还可为企业复工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比如,能否为企业提供一定量的口罩等防护物资,让餐饮、快递等需要一定人手现阶段集中作业的企业实现安全管理。同时,如国务院会议所要求,制定方案有序组织务工人员返岗。主要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要做好农民工等重点人群返岗的对接和服务。纠正对外来车辆和人员“一刀切”劝返等做法,如此方能解决企业“用工荒”问题。
面对疫情,各地应以防疫与经济两手抓的态度,做好科学决策和配套举措。地方政府也可以多组织金融、税务、社保、交通等部门,与当地企业代表进行在线座谈,倾听企业代表的各类诉求,尽可能在符合防疫条件的前提下,做到“企业缺什么、政府补什么”,从而让后续举措更有的放矢,增加精准性,助力企业“战疫”,确保“稳就业保岗位”的政策效果最大化。
□毕舸(财经评论人)
编辑 王宇 校对 李铭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