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教育部、财政部就建立了贫困生助学机制,帮助无数贫困学生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与此同时,他们的就业问题也随之而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择业竞争,高校贫困生这一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作为其成长成才的地方,应该密切关注他们的就业问题,帮助他们掌握专业知识,培养思维品质,提升自身能力,谋求一份好职业,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现阶段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职业生涯辅导
贫困生在现实就业竞争中存在不少劣势,对于部分高校而言,他们就好像“烫手的山芋”急于被“抛售”,这样的思想忽视了贫困生的成长需求,过于看重学校的就业率。甚至有些老师认为贫困生的第一任务是找到一份工作,其他都是次要的,将职业生涯辅导排除在学生的就业指导之外。
2、就业指导时间滞后且集中
目前,很多高校把就业指导作为学生临近毕业时才进行的一个阶段性工作,并且就业指导时间安排明显滞后,一般到大三或大四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这样的安排严重影响到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且充分地展开。因此,有人戏称此类就业指导为“季节性蔬菜”、“就业快餐”。[1]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工程,面对这一弱势群体,对他们的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全部教育过程中,分步骤、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指导,而很多高校并没有认识到贫困生的劣势,对他们的就业指导也被当作短期事务,常常应付了事,所以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对贫困生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3、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就业指导老师缺乏专业性
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不管是在机构的硬件配备上,还是在工作人员的教育背景及工作经验上,其整体水平还处在中等偏下的一个阶段。首先,大学生就业机构体制不健全与设施欠缺,多种职能集于一身,导致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无法开展。其次,专职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较少。最后,很多大学都是由政治辅导员和兼职的就业辅导员对贫困生进行就业指导,他们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他们的专业知识急需充实,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很少涉及到该生的专业领域,对其指导不深入,根本不能很好地胜任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加强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1、采取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贫困生职业综合素质
《中庸》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大学生就业同样如此。当站在就业的十字路口时,很多贫困生感到茫然失措,不知何去何从。其主要原因是在大学期间缺乏对未来生活职业目标的规划与准备,或者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规划与准备[2]。职业生涯规划是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职业生涯规划使贫困生获得经营自我、规划自我的意识,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最终确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做到“四重点”工作,即“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通过重点扶持,准确地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技巧,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与创业观。[3]
高校应把对贫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不同的年级制定不同的目标,引导贫困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同时,学校还要安排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对贫困生开展专业性的全程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职业素质、专业能力、求职能力和适应能力。
2、创设扶贫平台,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
贫困生多数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那些地方教育资源十分匾乏,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于其他同学都比较差。因此,高校在教学过程及日常管理中应该多多关注这一特殊现象,为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如说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改变现有的助学金资助模式,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设扶贫平台,建立贫困生实习基地,全面地提升贫困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勤工助学是高校里一个能让学生从中受益匪浅的平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职业辅导之父帕森斯曾说:选择一种职业的时候,要把握3个因素:准确地了解自己;明白在各个领域获得成功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对两部分事实相联系的准确认识。[4]通过勤工助学,让贫困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加深入、准确地了解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上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3、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制定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方案
高校应设置独立的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中心,制定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途径和方法等全面规划,以便更好地统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美国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艾略特曾经说过“大学的真正进步必须依赖于教师”。[5]所以,在贫困生就业指导过程中一定要配备专业的全职的就业指导老师,在就业心理、求职技巧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
建立贫困生个人档案,提高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统一的就业指导不具针对性,通常导致以偏概全,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就业指导老师有必要对贫困生建立个人档案,从贫困毕业生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学习成绩、综合素质、性格类型、社会活动、社交能力、求职观念、就业期望值等多个方面进行梳理分类总结,实施细致入微的个性化指导。
4、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提高贫困生就业素质
从心理学层面讲,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精神崇尚范畴。从教育学角度看,心理作为人的最本质需要,是人生存的重要基础。对贫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全面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素质,通过心理辅导,使贫困生理智地认识自身现状,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挫折,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党情、国情、民情教育,激发贫困生的爱国爱党热情,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正确认识自己与现实的关系,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与时俱进,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项极其必要的工作
一、现阶段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职业生涯辅导
贫困生在现实就业竞争中存在不少劣势,对于部分高校而言,他们就好像“烫手的山芋”急于被“抛售”,这样的思想忽视了贫困生的成长需求,过于看重学校的就业率。甚至有些老师认为贫困生的第一任务是找到一份工作,其他都是次要的,将职业生涯辅导排除在学生的就业指导之外。
2、就业指导时间滞后且集中
目前,很多高校把就业指导作为学生临近毕业时才进行的一个阶段性工作,并且就业指导时间安排明显滞后,一般到大三或大四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这样的安排严重影响到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且充分地展开。因此,有人戏称此类就业指导为“季节性蔬菜”、“就业快餐”。[1]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工程,面对这一弱势群体,对他们的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全部教育过程中,分步骤、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指导,而很多高校并没有认识到贫困生的劣势,对他们的就业指导也被当作短期事务,常常应付了事,所以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对贫困生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3、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就业指导老师缺乏专业性
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不管是在机构的硬件配备上,还是在工作人员的教育背景及工作经验上,其整体水平还处在中等偏下的一个阶段。首先,大学生就业机构体制不健全与设施欠缺,多种职能集于一身,导致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无法开展。其次,专职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较少。最后,很多大学都是由政治辅导员和兼职的就业辅导员对贫困生进行就业指导,他们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他们的专业知识急需充实,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很少涉及到该生的专业领域,对其指导不深入,根本不能很好地胜任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加强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1、采取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贫困生职业综合素质
《中庸》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大学生就业同样如此。当站在就业的十字路口时,很多贫困生感到茫然失措,不知何去何从。其主要原因是在大学期间缺乏对未来生活职业目标的规划与准备,或者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规划与准备[2]。职业生涯规划是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职业生涯规划使贫困生获得经营自我、规划自我的意识,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最终确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做到“四重点”工作,即“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通过重点扶持,准确地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技巧,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与创业观。[3]
高校应把对贫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不同的年级制定不同的目标,引导贫困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同时,学校还要安排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对贫困生开展专业性的全程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职业素质、专业能力、求职能力和适应能力。
2、创设扶贫平台,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
贫困生多数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那些地方教育资源十分匾乏,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于其他同学都比较差。因此,高校在教学过程及日常管理中应该多多关注这一特殊现象,为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如说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改变现有的助学金资助模式,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设扶贫平台,建立贫困生实习基地,全面地提升贫困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勤工助学是高校里一个能让学生从中受益匪浅的平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职业辅导之父帕森斯曾说:选择一种职业的时候,要把握3个因素:准确地了解自己;明白在各个领域获得成功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对两部分事实相联系的准确认识。[4]通过勤工助学,让贫困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加深入、准确地了解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上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3、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制定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方案
高校应设置独立的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中心,制定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途径和方法等全面规划,以便更好地统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美国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艾略特曾经说过“大学的真正进步必须依赖于教师”。[5]所以,在贫困生就业指导过程中一定要配备专业的全职的就业指导老师,在就业心理、求职技巧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
建立贫困生个人档案,提高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统一的就业指导不具针对性,通常导致以偏概全,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就业指导老师有必要对贫困生建立个人档案,从贫困毕业生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学习成绩、综合素质、性格类型、社会活动、社交能力、求职观念、就业期望值等多个方面进行梳理分类总结,实施细致入微的个性化指导。
4、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提高贫困生就业素质
从心理学层面讲,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精神崇尚范畴。从教育学角度看,心理作为人的最本质需要,是人生存的重要基础。对贫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全面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素质,通过心理辅导,使贫困生理智地认识自身现状,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挫折,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党情、国情、民情教育,激发贫困生的爱国爱党热情,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正确认识自己与现实的关系,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与时俱进,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项极其必要的工作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