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
银川出台人才新政!
买房最高补贴100万,创新创业最高1000万经费支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自治区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三大战略”以及《关于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等人才政策的实施,加快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4月17日,银川人才工作服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该市“1+2+7”人才新政。
“1+2+7”人才新政,即《银川市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1个意见)、《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优厚待遇实施办法》《银川市创新型大学生宜居工程实施办法》(2个办法)和《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认定实施细则》《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创新创业及金融支持实施细则》《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生活补贴实施细则》《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住房保障实施细则》《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子女入学实施细则》《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配偶就业实施细则》《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医疗保健实施细则》(7个实施细则)。
据了解,“1个意见”是本次人才新政策的核心和基础,“2个办法”是本次新政的落实重点,“7个实施细则”是为保障《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优厚待遇实施办法》顺利落地的补充配套政策。根据新政策,银川市将对全职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住房保障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对于其他类别高精尖缺人才提供最高100万元购房补贴或220平方米的共有产权房,也可申请入住人才公寓。同时,为支持创新型大学生来银发展,还将实施创新型大学生宜居工程,对符合条件的,有意向到银川就业或创新创业的过渡期应届大学生(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可提供最长一年、最大面积为70平方米的低租金人才公寓;对已在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最高提供每年2.4万元的生活补贴、12万元的购房补贴、9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或共有产权房四项住房保障措施(申请人只可申请享受其中一项)。(记者 李奕辰)
银川市人才新政答记者问
1.问:人才新政与以往人才政策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资金支持力度怎样?
答:一是突出顶层设计,统筹制定政策。在认真贯彻上级政策不走样的同时,注重从市级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兼顾对县(市)区、园区的指导引领功能。二是整合全市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注重整合市、县(市)区两级资源,充分发挥财政、金融、住建、教育等各部门积极性和能动性作用。三是以重金引育人才,确保政策落地见效。2018年预计资金投入在5800万元。以后将按每年5000万元的增幅投入,2019年预计投入1亿元,2020年预计投入1.5亿元,之后投入将保持在2亿元左右。
2.问: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可以享受到高精尖缺人才的优厚待遇?
答:高精尖缺人才认定工作在银川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中共银川市委组织部、银川人才工作服务局等部门共同开展。凡在银川市级及以下企事业单位工作(不含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以及来银就业创业的人员,或由银川市级及以下机关、企事业单位引进的人员,不受国籍、户籍、身份等限制,均可申请认定为相应类别的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具体包括银川市各领域优秀科研工作者、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等,包括从国内外引进的相应层次人才和该市培养达到相应水平的人才。根据其业绩与贡献不同,划分为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高端创新人才和优秀骨干人才(分别用A、B、C、D、E类来指代)。
3.问:被认定为高精尖缺人才后,有哪些优厚待遇?
答:经认定的高精尖缺人才,配套享受创新创业及金融支持、生活补贴、住房保障等政策。具体有:支持有技术、有项目的高精尖缺人才创新创业,创新创业项目经技术评定,最高给予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特别重大的项目“一事一议”,同时给予创新创业基金、贷款担保等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全职的A、B、C、D、E五类人才每年分别给予2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和3万元的生活补贴,柔性引进的每年分别给予5万元、4万元、3万元、1万元和0.5万元的生活补贴。对全职引进的A类人才,住房保障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对于其他类别高精尖缺人才提供最高100万元购房补贴或220平方米的共有产权房,也可申请入住人才公寓。另外,在户籍办理、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等方面保障,都有相应的实施细则或说明。
4.问:新出台的创新型大学生宜居工程都提供什么样的保障政策?
答:对毕业后尚未就业但有意向来银就业创业或未与相关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处于试用期的过渡期大学生,按照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士三个层次提供低租金人才公寓,入住面积标准分别为90平方米、70平方米和35平方米左右,其中“双一流”大学毕业的入住时间最长不超过1年,非“双一流”大学毕业的入住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对已在该市企业(依法登记并正常纳税)就业并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或在银领取营业执照自主创业,按规定缴纳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含国家承认学历的海外全日制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提供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购房补贴及生活补贴等四种方式解决住房问题。
华侨
中国各地争相出台惠侨新政
吸引华侨华人精英归国创业
中国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由重视数量到提高质量。完成这种转变,人才资源超越金融资本,成为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于是乎,各地抢人大战已酣,每天都有新剧情上演。嗅觉灵敏的人,更是瞄准了另一个特殊群体——遍布世界的华侨华人精英。
近日,山东省济南市推出《关于推进济南“侨梦苑”建设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将组建“侨梦苑”产业投资基金,破解企业融资困局;顶尖人才来到济南,还可获得百万元房补。不仅是济南,在“中国制造2025”的历史新机遇下,各地都争相出台惠侨新政,掀起海外华人精英归国创业热潮。
各地赴海外抢人忙
“‘侨梦苑’可以说是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的一个政策‘特区’。这里的服务型管理让我觉得很暖心。” 广东金鉴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创办者方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在入驻广州“侨梦苑”后客户数猛增。
自2014年11月以来,国侨办与地方政府合作,先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17家“侨梦苑”。为招揽海外人才,各地“频频出招”。
山东济南“侨梦苑”为中小微企业开辟“绿色通道”,设立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与风险贷款补偿“资金池”各1000万元;江苏省“侨梦苑”帮助侨企依托政府,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把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湖南长沙“侨梦苑”注重建设专门基地,每年提供1亿元高端人才专项资金。
中国欧美同学会加拿大分会会长、海归创业学院执行院长闫长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提到,在海外生活多年,华侨华人回国创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很多,“比如子女教育、身份认定、安置住房等问题,都是华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致力于为华侨华人回国创业提供良好投资环境的同时,在解决侨胞生活后顾之忧方面,各地新政也使出了浑身解数。
山东济南“侨梦苑”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对引进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购房补贴或最长免租5年的住房;安徽合肥“侨梦苑”优先为高层次华侨华人办理合肥市常住户口调动手续,协助推荐配偶就业,外籍人才子女就学可实行弹性学制;湖南长沙“侨梦苑”精心打造“人才公寓”,加大保障房、公租房建设力度。
“国家已经意识到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海外华侨华人高端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江苏省侨办主任王华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就是我们怎么把这份工作落实、做好,让华侨华人精英留得住,并且能够创业成功。”
400万人才大“宝库”
“海外华侨有宽广的视野、前卫的观点,一旦‘熟悉水土’后,带来的领先思想和先进技术很容易得到支持,并为当地带来效益。” 6年前,留美学者、新派公寓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王戈宏回国后,将美国REITs模式应用于中国市场,为中国资产证券化之路再推进一步。
人才是一个经济体能否发展繁荣的关键所在。华侨华人群体在推动祖(籍)国经济发展方面潜力巨大。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显示,截至2014年,海外华侨华人高端专业人士群体接近400万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以美国(33%)、澳大利亚(15%)、加拿大、欧洲为主。近70%的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在企业工作,其次是在教育科学机构,比例为19%,同时也出现大量跨行业专业人士。
区别于传统华侨华人在海外生存状况,现今的华人整体形象,已经从“三刀”(菜刀、剪刀、剃刀)转变为了“三师”(工程师、医师、会计师)与“三家”(科学家、企业家、发明家)。
“这些‘身怀绝技’的华侨华人们,借鉴国外模式,回国重组团队,实现创业是很容易的。”王戈宏指出,作为华人,在国外创业需要突破很大的壁垒,回到国内反而更能发光发热。2017年底,由王戈宏带领创办的“新派公寓”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在规模化发展的金融支持方面实现了制度创新。
“我希望把在国外所学知识、掌握的经验带回国内,学以致用。”欧美同学会加拿大分会会员、汇丰银行北京分行环球银行部陈由伟表示,不管是在企业还是回国创业,华侨华人都会给工作环境注入新鲜血液。
历史性机遇很难得
“这个时机要抓住,人一多就会出现很多壁垒,现在这个时机非常好。”王戈宏表示,在“中国制造2025”契机下,发挥华侨华人的巨大潜力,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良好机遇。
《中国制造2025》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据《环球时报》报道,海外华侨华人主要从事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32%),新生物工程、新医药产业(17%),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也成为热门方向。
“中国制造2025”彰显了从未有过的雄心壮志。其中的人才资源、金融资本投入和市场规模,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测想象。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华侨华人精英群体带来了新选项。
“我现在半数以上的时间都在中国,整个团队为国内创业投入的精力都很多。”闫长明说,“我们汇集了很多海归,以群体的方式创业,互相学习,‘抱团取暖’。归国华侨共同与市场和政府配合,解决当地钢铁、水泥、煤电的提升和改造问题,结合海归高科技项目和先进的理念,形成‘强强联合’,资源互补,带动当地经济,实现产业升级,走向国际化。”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提高中国的创造力,需要一代代海内外华侨华人共同努力。
当问到是否会鼓励下一代子女回国创业时,闫长明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当然希望孩子们将来能回国发展。全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在中国,机会最多的也在中国,我们赶上发展的好时代了。”
郴州
郴州出台“升级版”就业创业新政
扶持力度较过去更大
4月19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我市出台《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意见》共提出了7项内容25条新政,分别从就业优先、新就业形态、创新创业、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就业扶贫、组织实施7个方面,对我市今年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
本次出台的《意见》,较过去给予了更大的扶持力度,提出了更多的优惠条件。包括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调整为1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合伙创业或组织起来共同创业的,按合伙创业或组织起来共同创业人数,每人贷款最高额度10万元,最高贷款额度50万元;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长期限从2年调整为3年;将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补助范围调整为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和孤儿、特困、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等。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