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工作既要从整体着眼,也要关注微观的个体。
近日,在《半月谈》杂志的关注下,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形同虚设、日渐“水课化”的现象浮出了水面。记者调查显示,不少高校都存在校方对学生就业指导重视不足、师资稀缺的问题。一方面,有些学校根本没有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相关课程只能由青年教师乃至辅导员勉强代劳;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仍未得到高校师生的广泛认知,课堂上常出现就业指导老师“凑合着讲”、学生“应付着听”的敷衍状况。
图片
2020年,很多求职者都感受到了疫情冲击带来的压力,许多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更是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获得扎实的就业指导。
然而,许多初入大学的学生在脑海里并未建立起完整的就业图景,觉得就业离自己还很远,因此把就业指导当成类似“心灵鸡汤”的务虚课程。一些学校在分配教学资源时,也很少向就业指导课程倾斜。种种因素导致就业指导课程陷入了“水课化”的怪圈。
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初次就业择业都是影响深远的重要人生抉择。就业指导最大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做好这次抉择,以防学生误入歧途、追悔莫及。在《半月谈》的报道中,便提到了数个学生在就业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发现自己内心的追求,进而找准奋斗方向,避免冲动选择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优质的就业指导绝不是“空对空”的理论,而是贴近实际、因材施教的务实课程。好的就业指导课程,将让学生在发展道路上走得更顺畅,而不至于在错误的方向上白白蹉跎。
前不久,各大高校发布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高校教学成果的体现,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声誉,因此各大高校普遍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然而,一些高校在实施就业支持工作时,更多地从整体着眼,缺乏关注个体的微观意识。职业指导课程既是一门课程,也是就业支持的一环,它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建议。对此,高校还应加强重视,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添头”。
就业研究也是一个严肃的社科研究领域。有条件的高校不妨让这一领域的专业学者担任就业指导老师,开展课程设计规划,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就业指导。而对那些师资条件相对紧张的学校而言,也要努力让有经验的教职人员从事就业辅导工作。无论谁负责这项工作,都要充分意识到:这关乎学生的前途与未来,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必须主动“学习充电”,把这门课教好。如此,才对得起学校的托付与学生的信赖。
除了就业指导课程,高校能为学生提供的就业支持还有很多其他形式。不论是主动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引介用人单位到学校展开宣讲,还是为就业焦虑期的学生提供心理疏导,都是高校力所能及且对学生有较大帮助的措施。在稳就业、保就业的工作中,高校扮演着不可取代的关键角色。对此,公众有理由对高校抱以更高的期待。
近日,在《半月谈》杂志的关注下,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形同虚设、日渐“水课化”的现象浮出了水面。记者调查显示,不少高校都存在校方对学生就业指导重视不足、师资稀缺的问题。一方面,有些学校根本没有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相关课程只能由青年教师乃至辅导员勉强代劳;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仍未得到高校师生的广泛认知,课堂上常出现就业指导老师“凑合着讲”、学生“应付着听”的敷衍状况。
图片
2020年,很多求职者都感受到了疫情冲击带来的压力,许多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更是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获得扎实的就业指导。
然而,许多初入大学的学生在脑海里并未建立起完整的就业图景,觉得就业离自己还很远,因此把就业指导当成类似“心灵鸡汤”的务虚课程。一些学校在分配教学资源时,也很少向就业指导课程倾斜。种种因素导致就业指导课程陷入了“水课化”的怪圈。
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初次就业择业都是影响深远的重要人生抉择。就业指导最大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做好这次抉择,以防学生误入歧途、追悔莫及。在《半月谈》的报道中,便提到了数个学生在就业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发现自己内心的追求,进而找准奋斗方向,避免冲动选择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优质的就业指导绝不是“空对空”的理论,而是贴近实际、因材施教的务实课程。好的就业指导课程,将让学生在发展道路上走得更顺畅,而不至于在错误的方向上白白蹉跎。
前不久,各大高校发布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高校教学成果的体现,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声誉,因此各大高校普遍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然而,一些高校在实施就业支持工作时,更多地从整体着眼,缺乏关注个体的微观意识。职业指导课程既是一门课程,也是就业支持的一环,它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建议。对此,高校还应加强重视,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添头”。
就业研究也是一个严肃的社科研究领域。有条件的高校不妨让这一领域的专业学者担任就业指导老师,开展课程设计规划,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就业指导。而对那些师资条件相对紧张的学校而言,也要努力让有经验的教职人员从事就业辅导工作。无论谁负责这项工作,都要充分意识到:这关乎学生的前途与未来,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必须主动“学习充电”,把这门课教好。如此,才对得起学校的托付与学生的信赖。
除了就业指导课程,高校能为学生提供的就业支持还有很多其他形式。不论是主动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引介用人单位到学校展开宣讲,还是为就业焦虑期的学生提供心理疏导,都是高校力所能及且对学生有较大帮助的措施。在稳就业、保就业的工作中,高校扮演着不可取代的关键角色。对此,公众有理由对高校抱以更高的期待。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