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哦不,已经00:07了,应该说今天,我的二娃——园园姑娘就一周岁了。算起来,居然已经有一年半没有在这个微信公众号上原创更文了。直接原因是因为二娃的到来,然而深层次的原因只有自己知道,万万没想到,重新执笔的第一篇,手中的键盘就成了深夜自剖的柳叶刀。如果刀刀见血,针对的也是自己,列位看官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一刀:懒惰
万万没想到,居然有一天,我这个入职了近15年的老辅导员,我这个较早运营微信公众号的老辅导员,我这个参加过大赛参评过人物拿到过部委奖章的众人眼中的勤奋典范,居然主观上也开始有了偷懒的念头。窝在床上刷剧真的真的比看文献更爽歪,冬日暖阳里闲逛确实确实比码字更嗨皮,保持一点佛系心态且少一点担当精神好像世界也没有因为我的偷懒而改变,工作也没有因为我的缺席而下降。于是我开始给自己找到了第一个理由,我悄悄对自己说,你看,有没有你都一个样!二胎都生了,要不你就这样吧!
第二刀:厌倦
万万没想到,居然有一天,我开始觉得工作的很多内容非常烦人。为什么查课查寝?有没有我学生好像照常在学习生活啊!为什么要上报这个材料那个材料?形式主义害死人!为什么要左一张表格右一张表格?很多信息统计重叠率奇高你们发通知的不知道吗!当以上问话反复出现时,我悄悄对自己说,你看你终于烦了,你烦这些工作内容,你甚至开始烦这个岗位角色了。
第三刀:怀疑
万万没想到,居然有一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作用和意义,开始怀疑这个岗位的存在价值,开始怀疑专家化是不是就是个安慰我的神话,开始怀疑我之前所坚持的是不是值得,开始怀疑我所认可的衡量标准是不是个别人心底的笑话,我甚至开始对自己说,这个世界真的如我向学生们说的那样,在变得更美好吗?而不是变得更加隐蔽的丑恶吗?我天天教育学生尤其是女生要自强自立,然而我所面对的不是或明或暗的性别歧视吗?
第四刀:衰老
万万没想到,居然有一天,纯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强度让我这个女汉子觉得力不从心!早起加忙碌的一天再加一晚上的烧脑,最后夜里我居然沉睡到听不到女儿的哭声,第二天醒来腰酸背痛;连续几天这样的节奏下来,我居然病倒了,而且一病就是月余;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自己就是个中年女人了,别蹭什么中年少女的热词,对着镜子一看脸色蜡黄的自己,我无奈的对自己说,你看,什么叫“黄脸婆”,这个词就是触景生义,那个莞尔少女早就驾鹤远去了。
所以,如果说孕中晚期和产假期间的忙碌是事实,那么产假之后的半年其实是掺杂了懒惰/厌倦/怀疑和衰老的复合状态,足足持续了四个月。我甚至一度自我安慰,就这样下去吧,也挺好,不忙不累不病。
然而人生总是有拐点,剧情总是有反转。
有一天五岁的大宝问我,妈妈你喜欢你的工作吗?你的工作能赚多少钱?你觉得你赚的钱是多还是少?你最近怎么不带我去看你学生的活动了?我知道这是他的生涯意识在心里萌发,甚至还捎带了一点对我的诘问。夜里我真的失眠了一阵子。巧的是第二天部里召开一个小规模座谈会上,我因事缺席,后来听说办公室同事杨文蕴老师听闻老辅导员的质疑和倦怠之后居然在部领导和好多副书记面前痛哭流涕,因为她一直视我为学习的标杆!小杨老师刚刚荣获17年国赛二等奖,公众号“蕴姐陪你写青春”几乎保持着三天一更且全部个人原创的高昂战斗力!我那一下有点蒙圈,更有点惭愧。是啊,我也问自己,我这样一个入职已近十五年/二胎已经降世的中年女辅导员,一无领导职务二无高级职称,和同龄的男同事比不得,没有人家潇洒更没有人家的晋升坦途;和年轻的同事也比不得,毕竟精力体力颜值都不占圈。我的职业生涯该怎样继续,我还有职业梦想吗?我要怎样才能担得起年轻同事的钦佩,禁得起家中幼子的诘问,对得起自己的这一生!
我知道,自我解剖的刀刀见血之后,是时候我需要把自己的伤口一一缝合,慢慢疗愈之后又可以再出发。
第一道缝合线是“平衡”。生涯教育里有一个平衡理论,我已慢慢接近中年负有多元角色,为人师/为人妻/为人女/为人母,在一个时空里怎么对多元角色进行平衡,其实首要是如何排序和具体协调不同角色的内容,这既是一个考管理能力的技术活,也是一个考生活智慧的艺术题。我开始默默的建立以我为核心的隐形“支持系统”,帮我带二宝的婆婆和保姆,与我配合接送大宝的老公,不同类型的学生骨干和信息员们,不同类型的同事们,一起完成社团兼职工作的朋友们等等都在这个“支持系统”里慢慢成了有生力量。接下来怎么获得更多时间?不是少睡觉,不能以健康为代价。答案是利用碎片时间。
接送孩子的路上可以和孩子对几句英语和三字经,周末有活动只要方便就带大宝一起前往,既提高了陪伴娃的效率,又丰富了陪伴他的内容;手头有事时坚决不去刷朋友圈,免得一刷再刷时间飞逝;再接下来怎么提高工作效率?除了利用一些管理工具之外,更好用的是各种工作同类项的整合,查课时遇到个别上课状态不好的/偷偷缺课的,既可以写查课记录又可以写谈心谈话记录;get了一个新点子,既可以搭界这个工作模块,也可以搭界那个工作模块;组织一项活动,既可以链接这个部门,又可以联系那个组织。
第二道缝合线是“目标”。没有目标的生涯基本上是没有动力的。我的目标应该确立在哪?是扬既往优势,还是补过去短板?我觉得也决定都去试试。于是,辩论这个一直在做的事应该怎么做更好,往横向我开始力所能及的调动不同领域的资源,往纵深我开始做一些简单的研究。于是,科研这个一直以来的短板,我也决定试试,就从最最基本和简单的阅读学习开始吧,学习一下常见的科研方法,学习一下常见的论文范式,看看科研世界的语言体系和符号系统,看看以往别人申报的课题主题,看看最近大家的关注动向。有了目标,就又有了干劲。尤其是科研,永无止境,所以设立的目标可以不断刷新。
第三道缝合线是“远景”。如果我花三到五年时间去实现设定好的目标,三五年后我年届四十,如果那时我还在辅导员岗位上,那很大可能就意味着我这辈子不管能不能专家化,但肯定是终身化了。想想一辈子做辅导员,拍拍左胸夜深人静时问问自己一辈子做辅导员,你可愿意?想想转行政/力求职务晋升成了很多辅导员们的默认选项,你再问问自己,做一辈子辅导员,你可愿意?最后想想当初比你年轻向你学习的同事日后慢慢可能成为你的领导,而你,可能一辈子是别人领导下的辅导员,你可愿意?“远景”之所以是远景,远在高瞻之胸怀,远在远瞩之洞见。
其实从个体来讲,适合别人的真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从整体来看,当身处改革的时代,当大学去行政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的变革早已是众望所归大势所趋,但无论怎么变革,育人的核心使命不会变,所以辅导员啊,从事的是一个大学里最核心的业务版块,干一辈子不是很好吗?!于是,我就像当初在演讲台上那样,很多次对自己说,这样挺好,我愿意干一辈子。我突然发现,其实这次辗转反侧出来的“远景”其实不就是我的初心吗?或许这就是螺旋式上升吧,俯视下去我似乎在原点,但我的高度毕竟不同往日。
第四道缝合线是“勇气”。坚持大家都认为对的是一种勇气,坚持别人所放弃的和所质疑的,是一种更大的勇气。多少人和我一样,曾经怀疑过这个岗位是否有发展前景,专家化是否是一个神话,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什么太多先例给我们做专家化道路上的榜样。
可是为什么不能有勇气自己来做这一波先例呢?总是跟随别人身后把别人奉为榜样的人生并不是我所追求的,谁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心中的榜样和先锋呢?所以我慢慢重拾起坚持的勇气。我开始坚持体育锻炼,开始坚持每日阅读,开始坚持在一些教育活动中进行创新尝试,开始坚持把刚学到的新鲜热乎的教育理论知识点和技术点在孩子们(也包括我自己的孩子)身上尝试一下……
女人啊,到中年时,其实不怕脸色发黄偶有小小毛病,也不怕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有压力,更不怕工作繁琐重复没有当上领导,真正该怕的是,懒惰的放弃了略施粉黛装扮自己继续美丽的可能性,沉沦着任自己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乌,怕的是,除了娃们和老公再没有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更怕的是,面对一张张鲜活的95后00后的面孔再没有了十年前的那份激动/感动和冲动!
所以,我再问自己,当我成为一个中年女辅导员时,我还有职业梦想吗?坚定的说,有!
其实就如同当初一样。
那么,你呢?
原网页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A0NzIwMg==&mid=2651431991&idx=2&sn=be0c7610d546570a041557ce8f4190e3&chksm=bd12343a8a65bd2cd1124d0ef144d3cc924a81b6293578cf78276bc6a41a7f3268014de8df7a&mpshare=1&scene=23&srcid=0118NFhtunVyWa0lCfzg5vaD#rd
CONTENT END